|
地熱谷 |
位於新北投公園旁的地熱谷,是北投溫泉源頭,又稱「地獄谷」,當地人也有「磺水頭」或「鬼湖」一名,地熱谷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泉溫約90°~100°,水質清澈,泉質屬「青磺泉」,由於這裡的地質鬆軟,以前經常有.... |
 |
|
|
陽明山前山公園 |
陽明山前山公園又稱中正公園,位於陽明山仰德大道上,公園內造景古樸典雅,並設有觀光花圃、游泳池及公共浴室,每到了假日這裡總是人潮不斷非常熱鬧,不論是泡湯、泡茶或漫步在步道上,這裡的空氣十分清新,可以在此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
 |
|
|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 |
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位於捷運新北投站往地熱谷方向,以北投溪為中心的親水公園,範圍涵蓋北投公園至地熱谷之間,總面積約有6萬多平方公尺,北投溪在日治時代便有「一之瀧」到「五之瀧」之稱,每個瀧皆是一處露天溫泉池,從公共浴場旁的「一之瀧」至銀.... |
 |
|
|
夢幻湖 |
夢幻湖生態保護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地理位置在七星山之東南方山麓,海拔約860公尺,湖泊面積約為1970平方公尺,也就是大約一個籃球場的寬度,此地受春、冬兩季東北季風及地形影響,終日雲霧飄渺,景緻迷人,因此命名「夢幻湖」。br.... |
 |
|
|
新北投溫泉 |
新北投溫泉的泉源為大磺嘴溫泉,泉質屬硫酸鹽泉,PH值約為3~4之間,水質呈黃白色半透明,泉水溫度約為50~90℃,帶有些許的硫磺味,北投溫泉自日治時代頗負盛名,瀧乃湯、星乃湯、鐵乃湯是日本人依照溫泉的特性與療效給予的名稱,據說對皮.... |
 |
|
|
七星山步道 |
七星山步道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最熱門的步道之一,步道登山口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左側,行走此步道可俯瞰山下美景,步道皆設有解說牌,藉由解說牌可讓遊客對自然生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裡保留了許多台灣原生的物種,尤其是紅楠數量最多.... |
 |
|
|
關渡自然公園 |
關渡自然公園位在台北盆地關渡平原的西南方,擁有水鳥棲息、沼澤及水筆仔紅樹林,佔地面積達五十七公頃,共分為主要設施區、保育核心區、戶外觀察區及永續經營區,開放民眾入內參觀的區域為主要設施區及戶外觀察區,並針對不同季節的自然生態規劃多.... |
 |
|
|
北投溫泉博物館 |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即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早在日據時代就非常受到歡迎,而後歷經時代的變遷,這裡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溫泉博物館,博物館的外觀有著英國都鐸時期的鄉村風,館內共分二層樓,一樓原為公共浴場,但今日已改為「北投溫泉浴場」、.... |
 |
|
|
八里渡船頭 |
八里渡船頭位在米倉村中,是早期民眾往返八里及淡水的主要交通工具,單程只需六至十分鐘即可到達,搭船還可欣賞兩岸風光,感受微風吹拂。台北縣政府實施「八里渡船頭暨河岸整治計畫」,八里渡船頭即位在河岸的中心,計畫中不僅積極打造完善的硬體設.... |
 |
|
|
八里廖添丁廟 |
八里廖添丁廟又稱為漢民祠,此廟原先所奉祀的神祇為關聖帝君,後因在日據時期不許民眾祭祀關公而逐漸荒廢,台灣光復後鄉民重建官宮廟,並因感念將廖添丁的義行將之入祀供奉,更名為漢民祠。民國七十一年因前來參拜的信徒眾多,廟宇後方增建了添丁公.... |
 |
|
|
八仙樂園(休園) |
八仙樂園位於臺北縣八里鄉訊塘村塘,佔地九公頃,園區內備有可容納6000輛汽車的大型停車場,自大門進入,快樂的氣息即刻湧上心頭。園區目前為東南亞最大的水上樂園,也為國內擁有最多設施及滑水道的水上樂園,除此,各項驚險刺激的遊樂設備,肯.... |
 |
|
|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左岸會館) |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左岸會館)位在八里鄉的左岸公園內,是一處公辦民營的休閒場所,擁有規劃完善的自行車道、木棧平台及觀海亭等戶外設施,假日時騎警隊皆會在會館右側廣場進行馬術演出,還有夢幻的馬車供民眾乘坐。而會館內則有多功能教室、.... |
 |
|
|
關渡大橋 |
關渡大橋位於八里鄉東南角,在關渡橋建造前,八里與淡水的交通都得靠渡輪,台灣省政府為了發展更便捷的交通,建造了亞洲第一座全焊接鋼拱橋,1978年開始興建,1983年完工,全橋長達809公尺,主橋539公尺,為五孔連續鋼大橋,橋面淨寬.... |
 |
|
|
十三行博物館 |
十三行博物館位在八里鄉,也是十三行遺址的所在鄉鎮,十三行博物館加上周圍廣場的總面積約為四公頃,室內建築約佔三千六百坪,具有設計感的整體外觀是由建築師孫德鴻先生所設計,曾於民國九十一年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及民國九十二年的遠東建築獎首獎.... |
 |
|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挖仔尾紅樹林保護區)位在八里鄉,分布於淡水河口竹圍、挖仔尾及八里渡船頭附近,是紅樹林分佈範圍的北限,面積約為十公頃,民國七十二年時由內政部劃定為自然保護區。挖仔尾是一種潟湖地形,紅樹林水筆仔生長成林,形成沼澤生態.... |
 |
|
|
十三行遺址 |
十三行遺址位在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口的南岸,為一沙丘地形,總面積約為40,000平方公尺,據推測為距今1800至500年前,為台灣史前鐵器時代,可能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祖先。十三行遺址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組負責挖掘工程,.... |
 |
|
|
淡水老街 |
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於民國八十八年間實施道路拓寬,並且鋪設花崗岩人行道,商店皆配合整建,並懸掛上統一規格的招牌,塑造良好的淡水老街形象。淡水老街上店面林立,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像是魚丸、魚酥.... |
 |
|
|
漁人碼頭 |
淡水舊漁港因港口淤塞,民國七十年時建造第二新漁港,近年來更擴建停車場、碼頭及觀光魚市,結合鄰近景點轉型成為觀光休閒漁港。許多民眾喜愛在傍晚前往漁人碼頭欣賞夕陽美景,晚間白色的情人橋在五彩霓虹燈下更顯浪漫,防波堤上建有賞景木棧道,是.... |
 |
|
|
沙崙海水浴場(關閉) |
沙崙海水浴場位在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岸,擁有寬廣的沙灘及戲水區域,並設有兒童遊樂設施及騎馬場等設備,假日時常有民眾到此進行水上活動,早期是相當熱門的休閒場所。後期因經營不善,加上周圍海域內暗藏激流,屬於危險水域,因而關閉。目前台北縣政.... |
 |
|
|
淡水紅毛城 |
淡水紅毛城為西元1629年時西班牙人所建,當時稱為聖多明哥城,是西班牙人的重要據點。西元1642年西班牙人不敵荷蘭人,在離開台灣前將聖多明哥城拆毀,而荷蘭人即在原址區域建造了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堡,由於荷蘭人髮色偏紅,當時在地人稱為.... |
 |
|
|
淡水河岸景觀步道 |
淡水河岸景觀步道是許多民眾散步賞景的景點,步道全長一.五公里,規劃有親水河岸、水上舞台、咖啡座、觀潮灣及完善的商店街,傳統及創新的商品皆可在此找到。您可在河畔旁的咖啡廳內品嚐下午茶,欣賞河岸美景,夕陽西下時可見到遊客坐在河岸邊觀賞.... |
 |
|
|
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小白宮) |
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也就是俗稱的小白宮,清廷因天津條約開放台灣通商口岸,英、美、德、法等各國領事抵台處理關稅事務,而當時淡水海關署也有派駐洋人官員,於是設立官邸供其在台灣住宿。小白宮為殖民地式建築,其特色為地基較高、落地門窗、煙囪.... |
 |
|
|
牧師樓與姑娘樓 |
牧師樓與姑娘樓為兩棟迴廊式洋樓,紅磚外觀、斜屋頂、迴廊及高台階等特色,相當具有懷舊風情,姑娘樓建於西元1906年,牧師樓則是西元1909年所建,兩棟建築皆為吳威廉興建。姑娘樓為提供當時前來台灣傳教服務的女宣教士住宿,曾有多位知名的.... |
 |
|
|
理學堂大書院(牛津學堂) |
理學堂大書院的基本架構為兩進兩護龍的四合院格局,左右各有一護室,擁有台灣傳統硬山式板瓦屋面,以及西式的女兒牆和老虎窗,為一座具有中西融合元素的建築,英文名稱為「OxfordCollege」,中文名稱則為「理學堂大書院」,簡稱為「牛.... |
 |
|
|
淡水福佑宮 |
淡水福佑宮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現今的廟與外觀則是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重建,是淡水地區年代最為久遠的廟宇,兩旁則是淡水最早發展的街道。淡水福佑宮的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媽祖,並配祀有水仙尊王及觀音,廟宇擁有.... |
 |
|
|
紅樹林展示館 |
關渡平原的南側堤防規劃有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擁有面積廣闊的沼澤濕地,吸引多種水鳥、魚蝦及招潮蟹等濕地生物棲息,蘊藏豐富自然生態資源。紅樹林展示館位在淡水線紅樹林站二樓,館中以文字、圖片及多媒體等方式介紹生態資訊,還可透過大片的玻璃觀.... |
 |
|
|
淡水龍山寺 |
清朝時台灣共建有五座龍山寺,分別為台南龍山寺、艋舺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鹿港龍山寺及淡水龍山寺。淡水龍山寺建於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是由移居於此的泉州晉江、惠安及南安人所募資創建,經過多次的修築重建,現今為國家三級古蹟。淡水.... |
 |
|
|
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 |
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位在淡江大學校園內,是一座船型的建築物,前身為長榮集團張榮發先生所捐資興建的淡江大學的「商船學管」,主要為培育航海及輪機科技人才。因應教育政策停招學生後,於民國七十九年六月開館,成立台灣首座的「海事博物館」,館中.... |
 |
|
|
達觀樓(紅樓) |
達觀樓(紅樓)為淡水鎮著名的洋樓建築,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約可知建於西元1890至1900年之間,原為當地李姓富商所有,後轉售給淡水第一任街長洪以南,洪氏並將取名為「達觀樓」。戰後六0年代洪氏族人將其再售於另一名洪姓屋主,洪姓.... |
 |
|
|
清水巖 |
淡水祖師廟清水巖俗稱為祖師公廟,於西元1937年竣工完建,至今經過多次,主祀神祇為清水祖師,是為早期渡海抵台之安溪人攜至台灣,也是安溪民眾的鄉土守護神祇。淡水清水巖流傳著許多神蹟,中法戰爭之際,法軍大舉侵入淡水,民間即流傳是因清水.... |
 |
|
|
馬偕醫館 |
馬偕醫館改建落成於西元1879年9月,是由加拿大籍的馬偕牧師所建,早期名為「滬尾偕醫館」,是北台灣第一座西醫院,也是現今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馬偕醫館為閩南式傳統建築,門窗卻是西洋式風格,具有中西方的建築特色,曾經過多次修建,目前保.... |
 |
|
|
淡水忠烈祠 |
淡水忠烈祠的前身為淡水神社,是為日人竣工於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年),奉祀天照皇大神、大國魂命及能久親王等神祇。台灣光復後逐漸成為沒落,於民國六十三年(西元1974年)時依照神社原有基座及規格進行重建工程,並將其打造為宮殿式外觀.... |
 |
|
|
金色水岸 |
總長約1.5公里的金色水岸是由關渡大橋到小漁港的觀光景點,以鄰近水岸為主題所打造,規劃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台、觀潮灣及休憩座椅等設施,經常吸引民眾到此觀賞夕陽、漫步與垂釣,午後也可在特色咖啡廳中悠閒享受香濃的咖啡。近年來因.... |
 |
|
|
20淡大宮燈大道 |
淡江大學校園內有一條宮燈大道,石鋪步道的中央佇立著一座座的白色宮燈,兩旁種有花木綠地,春季時杜鵑花盛開,漫步於此格外浪漫,沿途還有宮殿式建築用於教課,瀰漫著濃厚的復古風情,是淡江大學中最為著名的景色,吸引許多民眾到此休閒運動。/.... |
 |
|
|
淡水禮拜堂 |
淡水禮拜堂重建竣工於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是為紀念馬偕博士抵台奉獻六十周年而重建,有著仿哥德式尖塔屋頂,樓身則是以清水磚砌成,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歲月,禮拜堂中的座椅、講台及聖桌仍在使用中,極具傳承價值。民國七十五年修建時因磚瓦修築不易.... |
 |
|
|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清廷因北京條約開放淡水做為通商口岸,殼牌公司因與英商洋行擁有良好關係,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便成為殼牌公司倉庫。西元1944年4月日本政府殼牌屬敵對國所有,下令強制徵收,日美軍機於10月12日空襲北台灣,油.... |
 |
|
|
鄞山寺(汀州會館) |
淡水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供奉閩西汀洲客家守護神「定光佛」,鄞山寺除祀奉定光佛之外,也做為接待同鄉的汀洲會館,目前台灣僅有淡水鄞光寺與彰化定光庵為供奉定光佛之廟宇。鄞山寺於民國七十四年時經評定列為二級古蹟,雖經歷.... |
 |
|
|
淡水海關碼頭 |
淡水海關碼頭開放於清朝時期,曾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國際港口,在北台灣茶葉貿易最為興盛之際,每天皆有來自各國的輪船靠港。海關碼頭以觀音石及少許的唭哩岸石打造,採用十九世紀末的碼頭基本功法,在封港之後曾有許多漁家船塢停留於此,現今為軍方管.... |
 |
|
|
滬尾砲臺公園 |
滬尾砲臺公園建於清嘉慶年間,取代淡水砲臺守護著北台灣,為淡水第一座中國砲臺,經評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台北縣政府收回租賃給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縣有地,並將其與滬尾砲臺結合打造為滬尾砲臺公園。滬尾砲臺公園內綠樹成蔭,擁有大片翠綠草地,並建.... |
 |
|
|
淺水灣芝蘭公園 |
三芝鄉的淺水灣是北台灣著名的景點,是一處擁有彎月形沙灘的海濱美景,海岸不遠處還有一片礁石區,許多遊客會到沙灘上逐浪拾貝,退潮時釣客也會到此垂釣,近年來更吸引眾多愛好衝浪的人士到淺水灣一展身手。淺水灣設置有賞景平台及海濱步道,湛藍的.... |
 |
|
|
八連溪休閒步道 |
三芝鄉的八連溪休閒步道總長共十餘公尺,多雨的氣候讓八連溪水終年不竭,當地眾多的農產皆是引自八連溪水灌溉。八連溪休閒步道緊連著溪道建造而成,俯身就能端看在溪中悠遊的魚兒,沿途還有許多俗稱「美人腿」的筊白筍田,加上步道平坦適合長者與小.... |
 |
|
|
三芝福成宮 |
三芝福成宮位在埔頭老街,創建於民國八年,經過多次的修建,至今已有九十年的歷史,廟中主祀神祇為天上聖母,鄰近民眾多稱為「埔頭媽」,並配祀有註生娘娘、五穀先帝及福德正神等神祇。三芝福成宮中供奉的金面媽祖神像為奉祀於光緒十四年(西元18.... |
 |
|
|
大屯自然公園 |
大屯自然公園位在大屯山的山腰上,海拔高度約為八百公尺,佔地五十五公頃,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園區內種植有杜鵑、楓香、紅楠及山櫻花等植物,蝴蝶飛舞、蟲鳴鳥叫,最特別的景觀是火山錐體及暖溫帶闊葉林,還可遠眺大山和菜公坑山,並有規劃完善.... |
 |
|
|
橫山梯田(台北赤蛙棲息地) |
橫山梯田位在台北縣三芝鄉橫山村,也是台北赤蛙的棲息地,因全鄉的地勢多為山坡地,早期的農民即在橫山村、茂長村及圓山村等區域,依造地形開闢多處梯田,又以橫山村的梯田景觀最為壯觀。原先的橫山梯田為種植作物為主,目前則以轉向觀光旅遊產業,.... |
 |
|
|
源興居 |
三芝鄉的源興居是中華民國首屆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的故居,是一座以紅磚所建的傳統閩南三合院。源興居舊稱為王厝營,原本只是位在農村中的平凡建築,後因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而聲名大噪,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探訪,成為三芝鄉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源興居外.... |
 |
|
|
三芝遊客中心暨名人文物館 |
三芝遊客中心暨名人文物館是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與三芝鄉公所規劃而成,遊客中心內設有三芝影音介紹、多項導手冊及專業導覽人員,提供遊客三芝鄉的旅遊與美食資訊。名人文物館中主要展示的是出身三芝的四位名人,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中.... |
 |
|
|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
位在三芝鄉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為民國八十五年正式開館,並在民國九十四年於右側開設新館。李天祿為台灣國寶級的布袋戲大師,封箱退出職業演出後對台灣布袋戲文化的推廣有極大的貢獻,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有多項布袋戲偶、服飾與道具的展示,其中.... |
 |